北京时间7月21日晚,《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发表了由我院陈兴栋青年研究员等领衔的科研团队所作的最新研究成果:“血液无创检测可以比常规诊断提前四年发现癌症(Non-invasive early detection of cancer four years before conventional diagnosis using a blood test)”。 科研人员对复旦大学牵头建设的泰州队列的部分血液样本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癌症早期检测研究。研究发现:对于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和胃癌等5种常见恶性肿瘤,在达到现有临床确诊金标准之前,甚至在病人出现自觉症状前,早期的癌症信号——微量肿瘤甲基化就存在于血液循环之中,并可以被无创检测。利用由复旦校友企业鹍远基因原创研发的ctDNA甲基化多癌筛查技术PanSeer方法,陈兴栋团队在泰州队列的血样中实现了比临床诊断提前4年发现血液中的微量肿瘤甲基化信号。
北京时间2020年8月11日,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陈兴栋研究员团队在痴呆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Alzheimer’s Dementia,影响因子: 17.127)上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中国人群生活方式、多组学特征与临床前痴呆研究(Lifestyle, multi-omics features, and preclinical dementia among Chinese: The Taizhou Imaging Study)”。该论文详细介绍了团队基于表型组学方法,在复旦大学领衔建设的我国最大自然人群队列之一“泰州队列”框架下系统设计的子队列——“泰州脑影像队列(Taizhou Imaging Study)”的建设及进展情况,包括该子队列的建设目标、研究设计、表型采集内容、可支撑的研究方向、已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未来规划等等。
北京时间2021年1月20日,国际权威流行病学期刊《国际流行病学学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青年研究员陈兴栋团队题为“Global trend of aetiology-based primary liver cancer incidence from 1990 to 2030: a modelling study”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我院陈兴栋研究员、索晨副教授团队联合波兰西里西亚工业大学Joanna Polanska教授团队,基于泰州队列的精细表型子队列——脑影像队列(Taizhou Imaging Study, TIS)在脑微出血(CMBs)自动判别方法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CMB-HUNT: Automatic detection of cerebral microbleeds using a deep neural network”为题发表在数学与计算生物学国际知名期刊《生物学与医学计算机》(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2022年10月28日,国际知名杂志《BMC Medicine》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陈兴栋青年研究员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铁军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Alcohol consumption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ovel insights from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nonlinear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该研究针对饮酒与肝癌这一经典的流行病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为该问题提供了新线索。